推进全国科创中心建设 “三城一区”建设全面发力

涵盖中关村科学城、怀柔科学城、未来科学城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的“三城一区”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。昨天,在“市民对话一把手”系列访谈节目中,海淀区、怀柔区、昌平区以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负责人做客演播厅,解读“三城一区”的建设进展以及未来规划。

中关村科学城:扛起创新驱动大旗

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内,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全面提速,创新层次和能级实现了新提升,保持了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,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400亿元,同比增长7.5%以上。高新技术企业保持快速发展,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历史性突破一万家,占全市的45%。以数字经济、平台经济、创客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动力澎湃,独角兽企业达到31家,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。无论创新底蕴、经济总量、发展质量、创新活力,中关村科学城都已具备扛起创新驱动大旗的基础。 海淀区长戴彬彬介绍,目前海淀区以科技创新为主的服务业占比达到90%,可以比肩纽约、伦敦等国际科创中心大都市。每天有将近60家高科技企业诞生,这个数字仍在递增中。目前该区已搭建8个原始创新平台,将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取得较大的突破。接下来,海淀区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,重点加大科技场景的运用,帮助科技企业的产品第一时间走向市场,让市民能够享受到科技成果给生活带来的便利。另外还要加大科技创新生态链的建设,特别是第三方服务市场的建设,除了提升传统的孵化器、加速器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外,将在资本市场、知识产权保护、金融产业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帮助。

怀柔科学城:“科学”与“城”加速融合

作为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力军和核心支撑,怀柔科学城的各项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。目前已高质量完成了城市设计方案征集,空间规划、科学规划、发展规划形成初步成果。大科学装置综合极端条件试验装置大部分主体结构封顶,材料基因组等5个交叉研究平台全部主体封顶,加快布局优质的教育、住房、医疗、商业、景观等,“科学”与“城”正在加速融合。 怀柔区长卢宇国介绍,今年怀柔科学城将聚焦国家战略,深化完善科学城规划,加快科学设施建设,集聚顶尖科研机构,吸引国内外一流人才,提升配套服务能力,做好“科学+城”的融合,打造绿色生态、科学宜居的科学城典范,突出科学价值城、健康之城、创新活力之城、智慧之城、森林之城的特点,着力推动怀柔科学城建设取得新突破。

未来科学城:着力做好搞活文章

 因地处中关村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连接线上,未来科学城在“三城一区”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2018年,未来科学城空间布局拓展为“两区一心”,着力做好搞活文章,盘活6万平方米闲置楼宇。同时组建了5个协同创新平台,引进多个优质项目,滨水公园开园运行,国际人才大厦建成,80万平方米城市综合体部分封顶。 据昌平区长王合生介绍,今年是未来科学城规划实施的第一年,以规划实施为抓手,东区“一企一策”盘活央企存量资源,西区推进沙河高教园科教融合,加快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建设,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搞活未来科学城,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做出应有贡献。昌平区将继续抓好项目落地,做好服务保障,帮助地区企业尽快实现产业化,着眼于促进央企聚集的起步区、生命科学园、沙河高教园区,以及科技商务区之间的相互融通,加强各个组团之间的相互支撑。聚焦生命健康、人工智能等产业,继续引进人才,整学科引进高校院所,并预先留出师生教学之余的创新实践空间,完善交通、住房、医疗、教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支撑。

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:辐射周边地区协同发展

坐落于东南五环外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,用北京0.35%的土地贡献了全市近20%的工业增加值。仅去年,开发区内形成了高端汽车和产业互联网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,共诞生国际领先、填补国际空白的新产品35项,新技术31项,万人实用发明专利拥有量350件。并建成了全市唯一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,拥有高水平教育、医疗、交通体系、高品质商业、休闲、生活体系、七类住房供应体系,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6%。

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梁胜介绍,未来开发区将围绕高端汽车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医药、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四大主导产业,从核心技术关键环节上下功夫,在城南地区和京津冀进行全产业链布局,形成协同发展和共同发展。

转载链接地址:http://bjrb.bjd.com.cn/html/2019-01/14/content_1059481.htm



TAG:
评论加载中...
内容:
评论者: 验证码: